人類進人階級社會以后,統治階級為了保證自己的統治權力和統治地位的長存久安,設立了各種國家機器。統治階級中的少數上層分子在統治和管理國家的過程中,文字是他們表達思想、實現統治意圖的最好工具.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文字記錄顯得至關重要。為了保管好、利用好這些代表統治階級利益的文書檔案材料,檔案盒工作便應運而生了。 我國檔案工作源于夏代.,至商朝已達到一定的規棋和水平。商朝的檔案工作不僅已產生了歸檔的做法,而且也有了初步的整理方法,即將甲骨編連成冊枯貼保存,或將甲和骨分別按包貯藏等。此外,還產生了專門的經管人員。商以后的周代,檔案工作迅速發展。到了秦漢,檔案工作出現了繁榮的局面,不僅檔案工作組織網絡化,檔案工作制度也更加完備。 檔案工作的出現,一方面說明了統治階級在治理國家過程中已開始意識到檔案的價值和作用,從而產生了加強檔案管理的主觀愿望。另一方面也從客觀上給檔案的前身—文書形成的各個環節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這些要求促進了文書的日益完善。例如,我們能夠見到的較早的商代甲骨檔案,其載體材料都經過人為的整治和鉆鑿,已趨于規范;書寫格式凡較為完整的占卜文書均有敘辭、命辭、占辭和驗辭的固定體式,且文字簡練,含義明確,已能完整地說明一個意思。西周以后的文書,由于有專門的文書名稱和用語、明確的行文關系及統一的行文制度等,使文書日臻成熟起來。這樣的文書歸檔后,既便于保管又方便利用,客觀上又推動了檔案工作的順利開展。